
小时候秋收一完,我和村里的娃儿们就往田埂边跑,泥鳅钻泥,黄鳝打洞,蹲在洞口轻轻一掏,准能摸出条滑溜溜的黄鳝,回家让妈用盐水泡一泡,热油一煎,丢进青椒和蒜末,香味飘出去老远,隔壁小孩都凑过来瞅,现在超市里随时能买,可怎么也不如小时候抓的那味儿,大概是因为那泥巴地里的劲儿,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最近刷视频发现个事儿,咱们天天见的黄鳝泥鳅,欧美人视频里几乎不吃,有次问外国朋友,他们说看着像蛇,根本不敢下手,同样是鱼,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。
其实细想一下,这事没那么简单,咱们从小吃黄鳝泥鳅,稻田里抓,池塘边捞,便宜又常见,饭桌上天天有,可欧美人小时候吃的都是鳕鱼三文鱼,海里的鱼,肉厚刺少,吃起来不粘手,对他们来说,黄鳝泥鳅这种水沟里爬的活物,就跟我们第一次见章鱼爪子一样,心里总有点发毛。
展开剩余57%处理起来真麻烦,黄鳝皮滑,抓都费劲,更别说去腥、掏内脏了,泥鳅更是活蹦乱跳,像条小绳子,普通人家没经验根本摆不平,欧美人买鱼直接买鱼排,回家煎一煎、烤一烤就完事,谁愿意花半小时对付这么个小东西。
西方人觉得脏,跟咱们不一样,黄鳝泥鳅在泥里钻来钻去,就算洗得再干净,他们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,就像我们小时候听老人说青蛙吃垃圾,长大后很多人还是不敢碰蛙腿,这种根在心里的卫生想法,比口味更难改变。
黄鳝身子细长,身上有点小鳞片,看着真像蛇,欧洲人从小听童话里蛇骗了伊甸园的苹果,心里头就对这种东西提防着,泥鳅没那么像蛇,可黑乎乎的身子,眼睛亮亮的,总让人觉得不对劲,光靠味道,怎么也改不了这种感觉。
细想下来,饮食上的不同其实本来就该互相体谅,我们第一次见外国人啃带骨牛排觉得别扭,他们吃泥鳅可能也觉得不讲究,可有意思的是,现在有些欧洲餐厅开始琢磨中餐的路子,说不定哪天黄鳝真就上了米其林的菜单,说到底,吃的东西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来的不只是口味,还有过日子的法子。
发布于:贵州省一鼎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